读书|面对台风和洪涝,我们能告诉孩子什么?
[美]约翰·罗科 著/绘
(相关资料图)
[加]孙楚翘 译
奇想国 | 明天出版社出版
台风过境、家园被毁、仓库被淹,其实都是自然的威力,面对自然所带来的灾害,人们该如何应对?
图画书《飓风》讲述的是一个真实发生的、质朴动人的故事,传达了邻里互助的力量和意义,带给小读者们受挫后勇敢面对、重整旗鼓的信心和勇气。我们相信,在任何时候,书籍都能给予人们力量。
在风暴未曾来临的时候,生活里装满了我们期待的图景。清澈的蓝天、似火的骄阳、青翠的树、闲适的午后,人们在这样的画面中享受着自然的美好,种下心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,但日子似乎并不总是这样拥有一成不变的风平浪静。
在《飓风》一书中,主人公小男孩是街区码头爱好者,几乎每天,他都要到码头上去玩耍。那个码头又老又破,在他心中却是世界上最棒最美好的地方。
“码头长长的,从岸边伸向河中央。在这里,我可以钓鱼、捕蟹、游泳,或者静静地看着小鱼们在礁石间嬉戏。码头底下流动的水,是从遥远的大海一路赶来的。”
码头及周围的大自然映射着男孩安宁自在、无拘无束的内心,也象征着无限、未知与可能,鼓励着他走出门去,开启一次次新奇欢乐的冒险。
《飓风》是美国童书作家、插画家约翰·罗科继《停电以后》《大暴雪》后创作的又一本“灾难”图画书,和前两本一样,本书也改编自作者自己的童年经历,无论是码头、街道还是人物角色,皆取材自真实生活。
飓风来袭,打破了小镇的宁静。邻居们纷纷用木板封住窗户,并早早躲在屋里,不再出门。
“那天晚上,风轰隆隆地咆哮着,就像一千个波浪撞击着海岸。我的窗户颤抖着,房子也跟着摇晃。雨并非一滴一滴地落下来——而是斜劈而下,仿佛是从消防水带里喷射出来一样。”
约翰·罗科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插画极具戏剧张力和感染力,搭配视角各异、形式多变的分镜构图,使读者身临其境,与主人公产生共鸣。“我担心我们的房子也会被冲走。”恐惧和忧虑自是不言而喻,但对于大都天性乐观的孩子来说,或许一切并没有那么糟糕。
男孩的内心似乎亮着一盏狂风吹不灭、暴雨也浇不息的灯火,他安慰父母“风暴过后,正是捕鱼的最好时机”,他努力想睡着,幻想着码头底下可能会漂来什么神奇的生物。
“我几乎认不出我们的街区了——它仿佛被一个巨大的、暴怒的怪兽踩过一般。我来到我的码头,发现怪兽也没有放过它。”男孩向邻居寻求帮助,但遭到了拒绝,大家都在忙,于是他决定给大家搭把手。忙活了一整天,男孩走在回家路上,心里还惦记着被摧毁的码头,突然,他下了决心——我必须重建它!
日复一日,男孩坚持不懈地重建着码头。“真正”的冒险开始了——东倒西歪的木桩用绳子牵引固定,半身浸水里也要把木板钉紧,工具很重就用小车拉……可是这个原本就很破旧的码头,好像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样子了。这天,腐烂的甲板断裂了,男孩整个人跌进了河里,他第一次想到了放弃。
就在这时候,有人伸出了援手,接着整个街区的人都来了。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, 又老又破的码头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崭新而坚固的浮式码头,也由“我”的码头,变成了“大家”的码头。
奇迹是如何诞生的?
故事的转折点似乎发生在“有人伸出援手”,实际上,在男孩寻求帮忙未果却决定给大家帮忙时,奇迹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。
当一切似乎已经恢复如常,男孩仍锲而不舍地重建心中热爱——一个值得守护的地方,奇迹的根系也愈加健壮。
一个无人问津的码头如何成了所有人努力的目标,又如何成为供更多人休憩、连接甚至做梦的美妙场所,孩子的眼里藏着答案。
也许,风雨中从不缺少英雄,不缺少温暖与爱,灾难过后如何重建家园、抚慰创伤,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。
一则温暖的故事并不会让暴风雨更委婉,也无法唤醒自然对生命的怜悯,但是人和人在风雨中携手并肩,用善意温暖彼此,总是能够带来无限的力量与勇气。
故事如此,生活亦是。就像隐藏在暴风雨之后的阳光,因为知晓它的存在,你不曾失去对“雨过天晴”的信心与希望。
编辑:袁琭璐
责任编辑:朱自奋
标签:
为您推荐
-
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(记者孙博洋)9月16日至17日,中国质量(杭州)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。在16日举行...
2021-09-18